关于申报2013年校级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
各学院: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建设是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优化研究生课程及教学体系,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校决定设立“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以支持建设具有师大特色、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品牌课程。现就申报2013年校级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通知如下:
一、 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原则、内容与目标
(一)总体原则
研究生优质课程应具有鲜明的研究生教育教学特点,充分体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宽广与精深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有利于建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有利于研究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有利于研究生开展创新性研究并成为示范性课程。
(二)建设内容
1、教材建设。
2、教学方式的改革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3、试题库、案例库及规范化教学管理建设。
4、教学改革及教学研究等其他有关项目建设。
(三)建设目标
1、教材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出版高水平教材、引进外文原版教材或选用国内优秀研究生教材、完成网络课件等。
2、课程建设成效显著,课程教学方式有重要变革,全部或部分课程采用英语教学,部分课程可接入国际教学网络,课堂讨论或案例教学占有相当比重。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重要变革。针对研究生教学学术性、交互性强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能综合运用讨论式、实践式、问题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手段上开展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等教学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能上网并可对校内免费开放。学生满意度逐年提升,学生选课数逐年递增,且选课学生中跨学科、专业的比例逐年扩大。
4、在各级教学检查中表现优良,在教学质量评估中达到优秀。
5、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等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二、申报对象和条件
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对象为: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申报的课程要能体现该学科课程建设的高水平、前沿性和广泛性,符合当前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具体条件如下:
1、已列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近三年连续开设的课程,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2、课程主讲教师(教学团队)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
3、有规范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材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和教学改革成果,体现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有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
4、有较好的教学改革基础,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能较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和教学管理,教学文件齐全。
5、使用国内优秀研究生教材或国外原版教材,或自编特色教材与讲义,选课研究生人数较多。
三、申报程序
1、自主申报。申请人填写《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书》,提交相关材料报所在学院,每位申请人一次只能申报一门课程。并附以下材料:
⑴选用或自编的主要教材及必要的配套教材;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案例、课件等。
⑵课程改革与建设方案、教学研究论文、总结报告及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⑶考试样卷及其它考核形式的相关资料。
⑷学生抽样反馈意见及所在学科集体评价意见或反映社会影响的相关材料。
2、学院初审。学院组织5名及以上的专家对申请立项课程及其《申请书》进行评议,并初步确定优质课程立项推荐名单,经主管院长审核和签署意见后将申请材料报研究生院。
3、专家评审。由研究生院组织专家对学院推荐立项的课程进行评审,提出当年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建议名单。
4、学校审批。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研究生院确定研究生优质课程立项名单,报主管校领导审批。经主管校长审批后,公布当年度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立项项目。
5、根据省教育厅下达我校的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的推荐数,从校级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中择优推荐申报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如获省级立项,则不再重复享受校级经费资助,如未获省级立项,则自动降为校级建设项目,享受校级经费资助。
四、项目检查与验收
研究生院负责项目的指导、检查、评估验收。项目责任人要把握好项目的总体水平和研究、实践进度,统筹安排项目建设经费。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
五、有关事项
1、已申报立项(含校级建设项目和省级建设项目)的申请人,未完成优质课程项目建设,原则上本年度不能再申报。
3、各学院及时将本通知精神传达到研究生任课老师,积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申报。
4、申报材料请在
研究生院
二○